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易經哲學討論
Seminar on the Philosophy of I-ching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義正 
課號
Phl7159 
課程識別碼
124 M15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8,9(15:3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三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「易經哲學討論」是以《漢書藝文志》所謂的易經(含經、傳)為討論的文本,將它視為哲思的載體,並闡發其中的思想要義。為了釐清文本的真相有必要先說明其成立之歷史及其演變,其文本結構如何,後代又如何作創造性的詮釋,最後,總括其思想體系。由於本課程重在討論,因此學習者必先閱讀事先指定的專書或論文,針對易經諸多問題提出討論,以祈對易經哲學有更深的理解與闡發。本課程擬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:
一、易經的兩面性:占筮與義理。
二、易經文本的多元結構。
三、易經與孔子的關係。
四、易經象數與義理先後關係。
五、易經經傳分合斷續問題。
六、易經詮釋層次問題。
七、易經哲學體系:語言觀、存有觀。
八、易經哲學體系:認識觀、價值觀。
九、易經哲學體系:實踐觀、人生觀。
 

課程目標
易經自漢以來成為五經之首,諸子百家思想之源。歷代以來詮釋豐富,爭論亦多,加上當代數字卦之解讀、簡帛易書之陸續出土,更推進易經的研究熱潮。本講將據以上所列諸多項目,藉課前對專書或論文的研讀、課堂的討論,企圖為有志於研究易經哲學者提供一簡明而不失深入的認識。
 
課程要求
無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基本資料:
朱熹,《周易本義》(台北:大安出版社,2009.8一版五刷)及課中所發之論文。 
參考書目
參考資料:
朱伯昆主編,《易學基礎教程》(北京:九州,2002.01)。
鄧立光,《象數易鏡原》(成都:巴蜀書社,1993.11)。
呂紹綱,《周易闡微》(長春:吉林大學出版社,1990.8)。
林義正,《周易春秋的詮釋原理與應用》(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,2010.12)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40% 
 
2. 
學期報告 
60% 
一篇約10,000字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易經的兩面性:占筮與義理(一) 
第2週
9/21  易經的兩面性:占筮與義理(二) 
第3週
9/28  易經文本的多元結構 
第4週
10/05  易經與孔子的關係(一) 
第5週
10/12  易經與孔子的關係(二) 
第6週
10/19  易經象數與義理先後關係(一) 
第7週
10/26  易經象數與義理先後關係(二) 
第8週
11/02  易經經傳分合斷續問題(一) 
第9週
11/09  易經經傳分合斷續問題(二) 
第10週
11/16  易經詮釋層次問題(一) 
第11週
11/23  易經詮釋層次問題(二) 
第12週
11/30  易經哲學體系:語言觀、存有觀(一) 
第13週
12/07  易經哲學體系:語言觀、存有觀(二) 
第14週
12/14  易經哲學體系:認識觀、價值觀(一) 
第15週
12/21  易經哲學體系:認識觀、價值觀(二) 
第16週
12/28  易經哲學體系:實踐觀、人生觀(一) 
第17週
1/04  易經哲學體系:實踐觀、人生觀(二) 
第18週
1/11  總結